2020年10月29日是第15个世界卒中日,发起组织世界卒中组织(WSO)今年提出了“Join the Movement”,号召公众增加体育运动,以降低卒中风险。中国卒中学会(CSA)也提出了“医体融合,预防卒中”的口号,倡导运动与医学防治相结合,更好地防治卒中。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者脑的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坏死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
一种是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由于高血压等原因导致血管破裂。
可不要小看这一点点儿的出血,如果是脑干出血,就算是仅有5毫升的出血量,也是可能致命的!
一种是栓塞性脑梗死,从心脏脱落的栓子顺着动脉的血流进入脑动脉可能会卡在细小的血管里产生堵塞,造成相应区域脑组织缺血甚至坏死。这种病突发性极高。
那么脑卒中病是怎么来的?
排除遗传等不可变因素外,能导致脑卒中的可变因素大致可分为以下七类:嗜烟酗酒、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是不是很眼熟?这七大因素可是心脑血管疾病科普中的“常客”,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三个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家三虎”,得了其中一个,另外两个也就离你不远了。
对于有发生脑卒中风险的人,一定要要做到“四个早”——早管理、早筛查、早识别、早救治。
1、早管理。预防脑血管病,首先要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并加强户外体育锻炼,保持心情舒畅。
2、早筛查。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家族史、不良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吸烟、饮酒、久坐等,这些因素都可以通过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风险评估。
3、早识别。一旦出现口角歪斜、言语不利、头晕、行走不稳、一侧肢体麻木无力、单眼失明等,患者要引起高度重视,尽早到医院就诊。
4、早救治。如果发生疑似卒中症状,应第一时间到达具备多学科综合救治的高级卒中中心。如果是缺血性脑卒中,在发病后3-4个小时之内到达医院,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静脉溶栓或动脉取栓。越早治疗,患者获益越大。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不同类型的脑卒中,其治疗方式不同。
房颤是脑卒中的罪魁祸首之一。房颤患者因为心房丧失了有效的收缩,所以血液在心房内淤滞,极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随着血液被运送到全身各个地方去,由于大脑是血栓比较容易到达的地方,如堵在大脑血管狭窄处,阻断脑供血,就会导致脑中风的发生。
Previous article:杏林春暖·白衣丹心|大医精诚--真心为患者,全心显关怀
Next article:主动脉夹层,沉默的“定时炸弹”